官方微博 / 陈博士微博 / 陈博士课程/ 陈博士课程 / /
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案例 > 按运动项目分类 > 游泳 > 余贺新
精彩案例
余贺新2015-02-10 13:39:36 来源:
2015-02-10 13:39:36 来源:
 

 

来源于《游泳》2014年第六期

口述 陈方灿

采写 柏 强

 

 

改善流线型,不能光靠拉伸

 

南京青奥会前,我去国家游泳队查看队员陆滢的伤病恢复情况,刚好遇到多年的老朋友何新中教练。寒喧之后,他说,他正在为一个男队员的技术性问题犯难,让我帮忙看看。这个队员叫余贺新,身高1米9多,主攻短距离自由泳,当时国内排名第二。

 

何教练告诉我,小余的出发反应和途中游能力都不错,只是由于肩部柔韧性差,入水后手臂与身体有夹角,导致身体下沉过深,水上滑行距离过长,速度减慢。因而,出发后上水时落后于其他选手,一般要经过35米的水面游后,才能追上对手。对于身高身材都有优势的小余来说,这显然是一个短板,如能改善其水下身体的流线型问题,他还有潜力可挖。何教练希望能找到一个好的拉伸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

 

我深知,短距离游泳是世界泳坛最显实力的项目,尤其男子短距离自由泳,其影响力堪称田径中的百米跑,名列前茅的选手之间的差距不过百分之一秒,是各国选手的众矢之的,而我国这个项目的最好成绩只是奥运会上50米自由泳的第四名。要提高这个项目的成绩,还得从队员的身体和技术等各个方面来减少短板,开掘潜力。于是我把小余叫到岸上来做全面检查。

 

我发现,小余的肩部在向上伸展时,与脊椎的位置并不能形成一个良好酌流线型。用运动医学的临床术语来说,上身形成了一个大上交叉状态,即,从颈部后面到胸前部形成一条发紧、软组织缩短的连线,与此相反,颈前部到上背部却形成一个软组织松弛的连线,两个连线呈交叉状。这使得他的颈椎与胸椎的位置变形,在他抬手用力时,身体会往前塌,肋骨和肚脐前顶,如果身子放直,那双臂会无法垂直。

 

鉴于此,我对何教练说,小余的问题是很难用简单的拉伸方法来纠正的。因为长期的游泳和体能训练已让他的肌肉力量失去平衡:内收强,外展弱;前屈强,后伸弱。再加上他个子高,生活中习惯于低头站立行走,颈椎的生理曲线也变了形,显现出含胸驼背的体态。这些关联到脊椎的关节、韧带,躯干的筋膜等软组织的张力改变,因而造成肩部和手臂的活动度下降。

 

肩关节不是一个单一的关节,它是人体最活且关联到其他不同关节的复合性关节,如胸锁关节、肩锁关节、盂肱关节和肩胛骨与胸腔之间的假关节等都对肩部的活动度产生决定作用。由于肩胛骨是肩带肌肉的附着点,肩部运动很容易使得躯干也受到影响。上身的流线型取决于肩部、手臂和躯干的空间位置。所以,小余出现上交叉综合症,不是简单地压压肩就能解决的,必须在详细的体态评估,对身体结构充分了解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体态调整。

 

此时离青奥会不到三周了。时间短,任务急,我与何教练商量后决定,将小余带到我的工作室。根据体态评估和参赛时间,我们制定了上交叉综合症的治疗康复方案。主要包括,针对上交叉发紧的软组织进行理疗、筋膜疗法、肌肉拉伸;通过肌肉激活和力量训练,调整其前后肌肉张力的平衡。由于小余肌肉软组织僵硬,在治疗中,我们往往需要两三个人配合,实施松解。因而,这个过程并不轻松。

 

 

同时,我们对小余的生活习惯进行了干预,要他无论在坐立,还是在行走中,都要有意识地改变过去含胸驼背爱低头的毛病。我们还建议队医,不时提醒小余,尽可能保持“坐如钟,站如松”的良好体态。每堂训练后,队医会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按摩放松。我们也适时下队跟踪小余的训练感觉,结合教练、队医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就这样,经过隔一天做一次的7次治疗调整后,小余的状况大有改观。他去了青奥会,接连获得自由泳、蝶泳和接力的金牌,还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显示出中国短距离游泳新生—代的实力。并在2014年的仁川亚运会与林永庆、孙杨、宁泽涛一同夺得男子4x100自接力冠军。

 

 

体态调整,是科学也是艺术

 

实践表明,调整体态,改善队员的流线型,是减少阻力,提高游泳效率的有效途径。现在不少队员在这方面存有问题,其部位涉及肩、腰、下肢等,由此带来的是额外的水中阻力,还会进一步形成或加重运动损伤。如陆滢、李响等队员,就是因为肩入水时没有形成良好的流线型,以致于肩部不断受到撞击,久而久之出现肩伤。所以,我们认为,游泳队员应在强调水中体能的同时,还要注意他们的柔韧性,解决好影响流线型体态的各种问题。

 

要知道,不良体态不只是一个平时习惯问题、技术动作问题,还是临床上一个重要的致病因素。我们也是将余贺新的上交叉综合症作为一种伤病隐患来对待的。长期如此的肌力不平衡,关节位置错乱,日后必然引起肌肉劳损,最终致病。现在小余的教练意识到这个问题,及时寻求干预和调整,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作法。因为一旦出现伤病,再做调整,恢复时间会更长,还会留下病根,甚至不可逆转,还是抢先预防为好,正所谓“上工治未病”。

 

此外,体态调整与肌肉软组织的松解是一把双刃剑,必须在有经验的治疗师和教练的指导下进行。一旦过度,特别是治疗过度,就会引起关节过分松动,反而造成关节损伤。而肌肉过于松弛,会让运动员不会发力或是力量下降;突然的体态调整会让运动员不适应,以至于技术混乱,成绩下降,信心受挫。因而这种调整,尤其在大赛前的调整要更加小心谨慎。

 

在调整中,身体特别是关节没有反应,属于调整无效。出现反应,这是必然的,但反应过大,如两三天内无法恢复,也属失效,甚至出偏。反应度一定要在可控的范围之内。因而,临床上,要对运动专项和运动员的身体结构变化规律有充分的了解,善于观察,及时调整,这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总之,将体能康复的理念方法与运动技术相结合,将防伤防病的理念与流体力学、生物力学结合起来,不仅可以保障运动员的身体健康,而且有益于其运动水平的提高,这也是一种创新。

 

下一篇:刘湘
联系我们
18601011618(同微信)
陈博士体能康复: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8号华府会负一层
京ICP备13052162号-1
陈博士与体能康复
陈方灿博士 创办者说 媒体眼中的陈方灿 陈博士简历
四大核心服务
运动损伤康复 运动表现提升 体能康复职业技能培训 体能康复管理
精彩案例
按伤病部位分类 按运动项目分类 按人群分类
关于我们
陈博士体能康复工作室 康复中心团队 合作伙伴 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