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 陈博士微博 / 陈博士课程/ 陈博士课程 / /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媒体动态 > 陈方灿:荣耀之路,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
新闻动态
陈方灿:荣耀之路,坚持不懈的体育精神2008-08-01 16:48:00 来源:《科学中国人》2008年第八期
       奥林匹克运动自顾拜坦等人创立至今,百年发展史浩浩荡荡,对人类文明所作的贡献有口皆碑。
    
      2001年7月13日,纽约。同许多中国人一样,陈方灿博士在家中专注地收看2008奥运会申办城市揭晓的电视直播。
    
      太太李嫣至今清楚地记得宣布北京获得成功那一瞬间的情景:陈方灿激动地跳起来和太太拥抱在一起。整晚,他都激动地像个孩子,整个人被渴望回国的热情点燃了。.“有朝一日,我一定要回到中国,为中国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回到祖国、回到运动队,这是陈方灿博士出国留学前多年的梦想。
   
      现就职于香港理工大学医疗与社会科学学院,香港赛马会运动医学和健康科学中心副总监, 美国南加州大学康复治疗和生物运动科学系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陈方灿博士原曾是水球运动员,在北京体育学院运动系毕业后任教练、体育科研人员和医务人员。随后赴美深造和工作多年。获得美国运动医学和生物力学博士,并攻读了康复医学博士后。此外,他出任中国奥运会邀请为特邀专家和国家队医疗专家组专家,训练监控和恢复科技专家组专家和高原训练专家组专家。并带领香港理工大学康复体能训练小组为备战2008奥运会提供运动康复及体能训练的实际工作服务。
   
       陈博士的谦虚、执著中,有着体育的精神的浸染。这与他运动员的出身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是在运动员期间,他培养出了不畏艰难,敢于挑战,敢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一直延伸到他的整个人生历程中,成为一种内在品质与动力。
    
        他总在不断的突破自己,在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点上,结合自已多年的运动实践和多学科的理论体系,在自己的岗位上去追求创新的乐趣。
    
     运动康复和体能训练,更是他人生、事业的华彩乐章。
    
美丽的故乡为他的未来人生打下了伏笔
    
      广西梧州是陈方灿的故乡,那里二江会合的美丽山城给了他童年嬉戏的欢乐,也为他的未来人生打下了伏笔。由于家庭的影响,从小就立志当个有出色的运动员为国争光。从小陈方灿在家乡就接受的游泳训练,长大后曾在三届全国运动会冠军的广西省水球队奋斗过。然而,由于伤病和自身条件不够而障碍在运动场上的进一步提高,陈方灿不得已放弃了运动生涯,转而投考北京体育学院,希望能够利用自己的所学实实在在地为运动队做点事情。
    
      学成归来后他又回到水球队里,除了协助教练的训练工作外,陈方灿主动还利用工作之余用中医按摩针灸为昔日的队友们提供一些医疗帮助。可是,在伤病的问题上,他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那样被动,永远是在别人受伤之后做一些弥补,却不能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伤病亦是运动训练的系统性的最大敌人。看到一些极有天赋的运动员常年受伤病的困扰,不得就此告别运动生涯,他心里很不是滋味。暗暗地下了决心继续求学深造为找到更好的办法为运动员和教练员解决实际问题。
    
      1985年,刚工作了三年的陈方灿就远离家乡,前往美国开始了漫长的自费留学生活。他勤工俭学先后攻读了康复医学和人体运动科学两个硕士学位,运动医学和生物力学的博士。并且做了三年美国健康研究院(NIH)的博士后。
    
      学成后1996年受聘于著名的纽约大学任康复系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运动生物力学是一门实验室科学,它可以利用高速摄影机将运动员的动作拍摄下来,通过对图像的作运动学分析,结合人体解剖结构和动力学原理,分析动作是否符合人体科学的规律,进而探寻运动创伤的成因和规律。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陈方灿多年的困惑,引发了他的极大兴趣和研究热情。
    
      太太笑称:生物力学博士就是满脑子都是骨头架子的博士。平日里,他经常对太太讲:这个人颈椎有问题;那个人有腰伤,应该很痛。起初,太太很惊讶,以至总有一种冲动:想上前拦住对方,确认一下先生的结论。
    
        作为运动生物力学和运动医学博士,陈方灿的早期研究方向是“运动鞋与下肢体伤病的关系”。观察一双鞋的鞋底的磨损,可以判断出主人的用力方式,进而纠正一些不良习惯,达到对身体的保护:经过科学研究和论证的数据还可以为专业的鞋类制造商提供依据。2004年,当时在中国女子篮球队协助备战雅典奥运会的陈方灿发现,国家女篮的队员发的球鞋都是男鞋,鞋身偏大而造成鞋包不住脚。尤其出汗后脚在鞋里打滑,又影响场上的运动又易造成损伤。女鞋和男鞋在设计上差异很大,这令他非常着急,他深知合适的鞋对运动员是多么重要。经过多方联系,他找到瑞士的一家生产商,照着队员的脚模,免费为她们定做了鞋垫暂时解决男鞋所带来的问题。
    
      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使得陈方灿学会用科学的眼光看待伤病的成因、发展和恢复过程和规律,为他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武器去分析问题。然而,一段时间之后,他发现这种科研性的工作使他远离了为运动员服务的初衷,于是,他把精力重新投入到运动康复、运动医学在运动训练的实际工作中。
    
      2001年,任职于纽约大学的陈方灿终于接受了香港理工大学的多次邀请移居香港任教,其中一个重要的使命是回国帮助建立一个国际认可的康复医疗研究生专业。
    
      走了一大圈,陈方灿终于有机会回到祖国的体育界,回到他一心眷顾的运动队。现在,北京给了他一个更大的平台。
    
“能有这样的机会服务祖国,我感到非常荣耀”
     
       他当年放弃运动的根本原因,“我耳朵听不清,没有办法和队友很好地配合球。”他说。高频耳聋让陈方灿博士的声音世界残缺不全,他只能听到一半的发音。初到美国,这加剧了他的语言障碍,每次上课,他都把录音机放到讲桌上:课下再反复地听、听不清就猜,连在餐馆刷盘子都是戴着耳机度过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生了一件让陈方灿博士终生难忘的事。国际留学办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员看到陈方灿博士的困难,主动帮他联系了一位耳科医生,经过检查,他需要佩戴助听器。陈方灿博士根本拿不出这笔钱,于是热心的医生求助于一位不愿透露姓名而经常向中国留学生提供赞助的美国友好人士:对方从她的基金里拿出3000美金,为陈方灿购买了一副当时质量最好的助听器。
    
      陈方灿博士第一次体验到声音世界的美好与丰富,当他想当面表达自己由衷的感激时,却遭到了对方的善意的婉绝。时至今日,陈方灿博士所能做的只是在每年圣诞节通过留学生办公室转交自己的一份贺卡而感谢当年的雪中送炭的好心人。
    
      这件事带给艰难求学中的他以莫大的温暖,也让他学会以一种美好的视角看待人生。在求学中还担任过中国留学生的联谊会主席,为同胞学子们提供服务。学成后亦竭尽所能地服务于社会。在香港,他为提倡运动健康做义工,为此还得到了香港网球总会颁发的“最佳义工奖”。这个时候也才了解,为什么在陈方灿的身上常常会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力量。
    
      陈博士在北京的家位于体育总局的专家公寓,不大的居室看起来更像是一个治疗室,检查床、几件简单的功能康复器械,整齐地安放在房间的角落,书柜上摆着几个人体模型和中医按摩用的砭石和针灸用具。据说,经常有一些“大牌”运动员以私人身份来请他做治疗,问他有谁,他笑而不语。
    
      陈太太每隔一段时间会从美国飞来看望先生,每一次都会预先收到丈夫的“订单”,其中大部分是小型的理疗仪器。身材娇小的陈太太于是当起了“搬运工”,每次来中国都是大包小包。不过,她发现这些东西很快就不见了踪影,这时,先生就会告诉她哪个东西拿给哪个运动员了,因为对他的恢复和治疗有帮助。
    
      由于经常充当专家的授课对象,耳濡目染,陈太太的理论水平也是相当了得。不止是听众和批评家,她更是陈方灿的前进力量所在,“没有她一如既往的支持,我不可能坚持到今天。”陈方灿说。
    
      在国家体育训练局的大院,经常会有运动员同他打招呼:“陈博士,晚上有空吗? 我想让你帮我看看伤。”对于运动员的要求,他向来都是来者不拒,有求必应。
   
     陈方灿博士讲了这样一件事,他说,在香港理工大学,每到周一都会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无论在内地,还是美国、香港,北京的申奥成功都是一个莫大的值得骄傲的事情。百年难遇。香港理工大学,作为中国奥委会的科技合作伙伴,对支持祖国举办奥运会非常支持,特地出资派出了四个助手协助他在北京的备战工作。而他本人,能有这样的机会服务祖国,感到非常荣耀。
    
“我希望能在运动康复和体能训练方面为国家提高运动水平做出一点贡献。”
    
      也许听过陈方灿博士讲课或看过他治疗的人都知道,他讲课或治疗的道理浅显,方法易懂。

      陈方灿博士说:“简单的说,治疗运动伤病常见的三个级别:第一是你痛了就给你开止痛药吃,然后要求你休息不运动,让你暂时告别疼痛;第二层是改善局部状况,例如帮助你按摩复位,让你在一段时间内没有疼痛;第三层是找出运动损伤的病因,从根本上根除病源。”他追求的是第三层。在给运动员治疗的时候,他总是尽量了解造成运动员伤病的原因,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目的。
    
      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有没有好的体能和好的康复治疗,是延长其运动寿命的基础环节。不容乐观的是,相比其他发达国家,我国的运动康复和体能训练水平仍然滞后。我国许多运动员在其运动最佳年龄段时,往往因为伤病而状态下滑或提早退役,造成人力物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在我国许多非传统优势项目的运动员资源匮乏的情况下,这种浪费实在令人痛心疾首。
    
      “我的专业和主要研究方向是运动康复和体能训练,刚好国内目前比较缺乏这两方面专业人士,因此,我希望能在这些方面为国家、为广东提高运动水平作出一点贡献。”陈方灿博士感慨地说。
    
“我很想从培养人才方面着手,让更多的运动队和运动员都能得到服务。”
    
      “我应邀从美国回来后,就接受邀请到广东帮助备战第九届全国运动会。”陈方灿博士说,“十分高兴的是,当时二沙岛(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的领导十分重视引进新的科学训练理念和方法,对我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支持。作为一个学院的客座教授,我也经常给他们介绍一些先进的运动训练和康复的理念和方法。”
    
        据了解,在陈方灿博士参与下开展了防伤病和注重科学康复性体能训练,广东选手伤病率大大减少。这是广东队在九运会期间的一个可喜成绩。然后又被十运会的东道主江苏代表团聘为顾问和专家。他的贡献分别得到了广东和江苏体育局的特殊贡献奖。在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陈方灿博士又被聘为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多个专家组专家为多支国家队提供直接的服务。
    
      “通过这几年的工作,我很高兴与教练员、运动员和科医人员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不过,他热情高涨地投入工作,更为根本的原因是热爱体育事业,想把多年所学的知识发挥出来,推动国内体育运动发展。
   
      “竞技体育是涉及多个学科的一个边缘学科。在美国,一个运动队,除了主教练抓训练工作之外,还有医生、康复师、体能教练、营养师、心理学医生等专业人士的配合,他们慨有明确的专业分工又有细致配合为运动员和教练员服务。但在我国,教练更像是‘万金油’,他们要兼顾许多不同专业的工作。这一点我十分佩服我们国内的教练——他们真不容易!但让教练一职多能,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情况。”陈博士在谈到国内教练的情况时说,“目前,不少地方的体委和运动队进一步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热情邀请我去讲课传授新的理念和方法,但我深感靠一个人和小部分人去开展一些工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因此,我很想从培养人才方面着手,推广康复体能训练的理念和方法论,让更多的运动队和运动员都能得到受益和服务。”
   
 “预防是医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是我一心追求的目标。”
  
        其实,相比于康复师,陈方灿博士更喜欢自己的另一个称谓:康复体能教练。也就是说,他不喜欢做“消防员”,端着水龙头到处“救火”,而更希望自己扮演一个“防患于未然”的角色。中医有一种说法:“上工治未病”。预防是医学的最高境界,这也是陈方灿博士一心追求的目标。
    
        关于体能与训练,陈方灿博士有一个很好的比喻,存钱和花钱。专项训练好比花钱,是在消耗一个运动员的身体资源;光花钱(训练)不存钱(体能诸备),使得身体处于透支状态不能复原,肯定会埋下伤病的后患。这样我们就不难明白,所谓体能训练其实就是一个存钱的过程,多存钱才能多花钱。
    
        假设一个运动员的体能水平只能承受每天只能跑10公里运动量,如果突然训练量加倍达到20公里,运动员的肢体不能承受势必造成膝关节或其它相关部位的劳损和病变。但是,如果以科学训练安排并且提前采用体能训练手段加强下肢的肌肉力量和耐力,就可以分担膝关节的受力防止受伤,这样,既达到了训练要求又避免了伤害。比如赵蕊蕊这样的排球运动员,每场比赛跳跃次数高达5-600次,对腿部承受力要求很高,通过体能训练加强下肢体力量和落地缓冲能力可使骨骼所受到的冲击就会减小。
    
        陈方灿博士自己也在不断地“存钱”。一方面可以保证充沛的精力,另一方面,体能训练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同专项的结合,作为康复体能教练,他自己必须对多种运动的特点和肌肉在运动中的发力方式、伤病劳损的分布有所了解,才能有针对性地为运动员提供个性方案。所以,繁忙的工作之余,他总是抓紧时间锻炼,一些特殊的项目和动作都会亲尽可能力的自进行尝试和体会。
    
        培训和授课是他的另一项主要工作。在国家体育总局的一个康复训练室,二十位经过层层选拔的专业人士正等着他。没有讲台,没有黑板,学生们随遇而安;博士的身旁是一个哑铃架,上边摆放着各种型号的哑铃。
    
        授课的主题是哑铃的功能练习方法。一个普通的物件,经他摆弄,像魔术师手里的道具,充满了各种可能性。
    
        “记住,力量训练不总是越大越好,哑铃也不是越重越好,每一组肌肉群的锻炼方法都是不一样的,关键在于其针对于性要强。”这是博士反复强调的一个观点:而每一个观点,他都不是孤立地解释,一定会配合动作来示范。
    
      “看见没有?你现在锻炼的已经不是你想要锻炼的那块肌肉了。”同一组动作,他用了重量不同的两个哑铃,达到了截然不同的效果,现场的人恍然大悟。
    
      课堂上的陈方灿博士就像一个激情四射的演员,神采飞扬。不止他自己,所有的“群众演员”也被他调动起来参加演练:他本人不停地转来转去,随时停下来予以指导。一个岁数较大的学生,可能是疏于锻炼,刚举了几下便败下阵来。博士走上前,笑着拍了拍他的“将军肚儿”。
    
        从水球运动员到教练、体育科研 人员和医务人员,陈方灿博士的每一步都走的坚实而有力量。儒雅、内敛、朴实无华,是他留给我的印象。
  
      滴水藏海,片叶知秋,采访过程中每处细节都让我们感受到他独特的魅力,凭着执着的信念与追求,他始终将国家需求作为目标,怀着一种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为他深深热爱的事业不懈奋斗着。这一途,暖阳、寒霜交替,难料的起落间,是一颗始终力争向上的心,支撑着陈方灿博士愈走愈远,走出一路馨香。
     
香港理工大学, 开物成务, 励学利民!
    
        香港理工大学(简称理大)是一所既充满活力又拥有骄人历史及卓越成绩的大学。其前身为香港理工学院(由香港工业专门学院和香港官立高级工业学院发展而来),于一九九四年正名为香港理工大学。
    
        理大位于红海底隧道毗邻,占地约九万三千五百平方米。过去十年间,理大经历了大规模又迅速的扩展。理大现为全港学生人数最多的教会资助大学,提供的课程均能切合工商界及社会人士的需求。理大在满足香港社会在人力资源需求的同时,亦积极为公营及私营机构提供专业顾问、培训及应用研究等服务。透过这些服务,大学与工商界亦建立了紧密的伙伴关系。
    
        大学并锐意培育既拥有专业知识和独立思考,又具备良好沟通技巧及广阔视野的首选毕业生。此外,理大又推行学分制,让学生可在选择学科和学习进度方面更具灵活性。
    
        理大多年来已培育了超过二十五万名莘莘学子。这些毕业生在社会不同阶层担当独特的角色,以其知识才能回馈社会,为本港经济发展尽一分力。
    
香港理工大学医疗及社会科学院博贯医疗社科 培养杰出领袖
    
        医疗及社会科学院于1977年创立,由5个学系/学院组成,包括:应用社会科学系、医疗科技及资讯学系、康复治疗科学系、护理学院及眼科视光学院。
    
        学系/学院各具专长,目标一致,以推动医疗科学和应用社会科学的教学和学术发展为己任。我们矢志培育具备关顾心、专业能力和批判精神的优秀医疗和社会科学专才。
    
        学院重视多元发展,辖下各学系/学院开设多个学科,全面地培育学生,部分课程更是香港独有。我们鼓励学生从不同学科之中,广泛吸取知识,又要求他们进深学习,向专科专门迈进。
    
        现代医疗健康及社会问题,往往需要不同范畴专家联手,共商周全的处理方法,有见及此,本院积极鼓励学系相互合作,并支持学系与对外不同单位进行跨界别合作。举例:在香港遭受疫病困扰之际,本院回应了社会需要,成立「感染控制中心」。中心汇集香港理工大学不同学院和学系的专家,实践跨领域和专业合作,共同探求感染控制方法。
    
      学院不断与业界人士、专业团体、公司、机构和不同社区,建立伙伴关系,务求学生和教职员从对外合作和学习中获益。我们承诺会继续在本地和国际层面,探索新的教学、培训方法和科研方向,巩固强项和发展优势。
    
       特别值得一提,学院近年将专业知识应用于体育保健这个新领域,成绩斐然。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国家体育总局颁授「体操中心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研合作伙伴」与「运动保健与康复指定单位」,中国奥委会科教部亦授予「中国奥委会备战2008年奥运会科技合作伙伴」的荣誉称号。
    
        由学院成立的「雪肌兰国际感染控制中心」,以推动实践卓越的传染病预防和控制措施为目标。中心汇集香港理工大学不同学院和学系的专家,通过跨领域和专业合作,向业界和公众提供有关感染控制的医疗科技、教育和顾问谘询服务。
    
       学院一直配合香港理工大学发展,「以专业为基础的卓越学术水平」为使命。我们关注医疗护理和社会服务的专业发展趋势,积极回应业界需要,培训高质素的毕业生并开发尖端科研,将理论和实践结合应用,贡献社会。
   
优质独有课程
    
       学院提供不同的学士学位课程、研究院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以供选择。所有课程经由本地及国际专业团体审定和认可。除了开办新课程及科研项目外,我们亦会改良现有课程内容,以配合知识发展、社会及行业的转变。
   
       此外,学院是全香港唯一有开办医疗化验科学、职业治疗学、眼科视光学、物理治疗及放射学课程的大学。
    
教学相长
    
       学院课程特色是提供实习和临床培训,令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将所学知识应用,并实践处理人际关系的技巧。本院对外与不同医疗护理组织、社会福利机构和服务团体建立了密切关系,通过交流和实习安排,令学生对行业有更实际的了解和掌握。
    
       学院教职员亦积极参与科研和学术活动,以促进教学,并藉此加强对某专门范畴的知识,务求教学相长。


联系我们
18601011618(同微信)
陈博士体能康复: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8号华府会负一层
京ICP备13052162号-1
陈博士与体能康复
陈方灿博士 创办者说 媒体眼中的陈方灿 陈博士简历
四大核心服务
运动损伤康复 运动表现提升 体能康复职业技能培训 体能康复管理
精彩案例
按伤病部位分类 按运动项目分类 按人群分类
关于我们
陈博士体能康复工作室 康复中心团队 合作伙伴 企业文化